
文字 | 2023级EAC学员 陶雯静
编辑 | Maggie
制作 | Summer
“
在社会、文化和历史的经纬中
探寻作品背后的深层内涵
”
在《西方艺术史》的课堂上,仿佛置身于一条穿越时空的长河,我跟随着杜曦云老师细腻而深刻的讲述,从古典艺术的庄严殿堂,一路漫步至当代艺术的多元世界,经历了一场令人心灵震撼的视觉与思想盛宴。


授课中的杜曦云老师
课程的起点,是古典艺术的写实之美。从乔托笔下充满宗教虔诚的画作,到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大师们借助透视学、解剖学等科学原理,将写实技巧推向巅峰,每一幅作品都像是一个微观宇宙,细腻地展现出人类对自然和人文的深刻洞察。然而,随着摄影术的诞生,写实艺术的辉煌似乎被按下了暂停键。摄影以其逼真的再现能力,将原本属于画家的“写实”领地轻松占据,写实艺术的光环渐渐黯淡,艺术家们不得不开始思索:艺术的未来,究竟在何方?

课堂中的陶雯静同学
当现代艺术的篇章缓缓展开,印象派的画家们,像是捕捉光影的精灵,用松散的笔触和斑斓的色彩,将瞬间的光影变化定格在画布之上。莫奈的《日出·印象》,宛如一场梦境,让我感受到艺术不再拘泥于精确再现客观现实的新自由。它像是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清新的空气和明媚的阳光,洒进艺术的世界。

日出·印象 克洛德·莫奈
而塞尚,这位形式的探索者,用几何的视角重新审视世界,将自然万物拆解为基本的形状,为现代艺术奠定了一块坚实的基石。

塞尚作品《玩纸牌者》
梵高的笔触像是燃烧的火焰,每一笔都燃烧着他的情感与热情;高更的象征主义,又如同一场神秘的梦境,引领我探寻画布背后的深邃寓意。

乌鸦群飞的麦田
文森特·梵高

高更作品《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
毕加索和布拉克的立体主义,像是对世界的彻底解构与重组,将我们从传统的视角中拉扯出来,让我们看到一个全新的、多维度的艺术世界。

毕加索作品《哭泣的女人》
在这一时期,艺术的形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解放,色彩、线条、形状成为艺术家表达内心世界的全新语言,艺术的边界被不断拓宽。抽象艺术的极致表达,如康定斯基的抒情抽象与蒙德里安的几何抽象,更是将艺术从具象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开创了艺术新的发展天地。康定斯基认为“颜色是对灵魂施加直接影响的一种手段”,他用色彩和形式的和谐,触及人类灵魂的深处;蒙德里安则通过水平与垂直的线条,以及红、黄、蓝三原色,创造出一种绝对的、纯粹的精神世界。他们的作品,不仅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一种精神的洗礼。

当代艺术的讲授则聚焦于观念的突破。杜尚的“现成品”概念,宛如一颗震撼人心的炸弹,彻底颠覆了传统的艺术定义。他的《泉》,再普通不过的小便池,却被赋予了艺术的灵魂,让生活与艺术的界限变得模糊而神秘。

波依斯的“社会雕塑”理念,将艺术带出了画廊,带入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在他的眼中,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每个行动都可以成为艺术,艺术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象牙塔,是融入生活的涓涓细流。

而沃霍尔的波普艺术,则是当代消费主义社会的一面镜子,他的玛丽莲·梦露和金宝汤罐头,不仅仅是画布上的图案,更是对这个充满欲望与浮华的世界的,深刻反思。沃霍尔用简洁而直接的视觉语言,揭示了现代社会中艺术与商业、文化与消费之间的复杂关系。他的作品,让我们在欣赏的同时,也不禁思考:在这样一个物质充裕的时代,艺术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在他们的引领下,艺术走向了“反艺术”、“非艺术”,与生活的融合愈发紧密,艺术的边界彻底消失,生活本身成为最大的艺术作品。
在杜曦云老师的引领下,我在这条艺术的长河中畅游,感受着每一朵浪花的欢腾。老师的讲解深入浅出,他将理论与实例交织,用生动的故事和细腻的描述,让那些原本遥远而抽象的艺术概念,变得触手可及。每当我沉浸在那些经典作品的细节中,老师总能用恰到好处的讲解,引导我从社会、文化和历史的经纬中,探寻作品背后的深层内涵。
每一幅作品都像是一个故事,它不仅仅是一堆颜料的堆砌,更是艺术家灵魂的倾诉,时代的缩影;让我在艺术的海洋中,学会了以更开放、更包容的姿态去拥抱每一种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