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

文字 | 2023届EAC学员 盛文利

编辑 | Maggie

制作 |umi

 

这次课程由杨建树老师主讲,杨建树老师是EAC法国艺术文化管理学院的特聘导师(浙江传媒学院影视制片方向讲师),长期从事影视制片、项目策划、导演创作等方面的教学与实践。老师的经验非常丰富,涵盖了影视产业的多个领域,从策划到制片、统筹、发行,每个环节他都有深刻的理解,所以他的课程兼具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授课中的杨建树老师

第一次见面时,我和杨老师都误以为曾见过对方,莫名有种“老朋友重逢”的错觉,或许这就是电影般的缘分。有时我也叫他小树老师,毕竟他年轻,讲课不端架子,思路清晰,还带点幽默感。这种松弛而不失深度的风格也体现在他的讲解中,内容扎实,逻辑清楚,又充满灵活性。他不仅梳理了行业运作的脉络,也让人更直观地体会到电影作为艺术的可能性。授课风格既简洁又富有层次,他能够通过清晰的语言将复杂的电影行业规律一一拆解,让我们在短时间内掌握核心概念。课堂上,他不仅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具体数据帮助我们理解影视项目的运作,还常常从他丰富的实战经验中汲取灵感,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避免空洞的制片流程讲解,使每一个概念都变得生动并且易于理解,充满实用性和启发性。

 

小树老师的课程涵盖了电影从技术、艺术到商业的发展脉络。深入分析了影视产业链的构成,包括资金、内容、明星、团队、平台和市场这些关键要素。还探讨了电影产业的商业模式,例如好莱坞的大片策略和中国市场的特色(如IP运营、明星制等)。在讲解电影制作过程时,老师提到一个重要的商业规律:电影的首周票房大约占总票房的1/3,而出品方通常能获得票房的1/3。老师重点讨论了影视项目的风险控制,如何选择有市场潜力的题材、如何降低制片成本以及如何应对市场波动等实战问题。通过这些内容,我对影视产业的运作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此外,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影产业面临着新的变化。AI技术、数字资产和短视频等新兴领域对行业的冲击不可忽视。未来,如何应对这些变化并将其融入传统的电影制作和商业模式,将是行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通过小树老师的讲解,我们获得了扎实的行业背景了解,开启了我对电影产业中市场与艺术关系的全新思考。在他深入分析行业运作和具体案例的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电影不仅是市场的商品,它同样承载着创作的艺术性。这也促使我反思,在电影制作过程中,如何在市场需求与艺术表达之间找到平衡;以及作为制片人、导演、观众等不同身份带来的独立视角,如何在电影项目中交融与碰撞,共同推动创作与产业的前行。

 

课堂中的盛文利同学

电影从来不是静止的,既不是纯粹的艺术表达,也不是单一的市场商品,而是在不断变化的文化、经济和社会环境中寻找自己的位置。许多导演的创作路径并非直线,而是在商业和个人表达之间来回调整,有时主动适应市场,有时反过来利用市场规则塑造自己的风格。一些导演最初从市场化作品入手,但在其中逐渐寻找个人表达的空间。侯孝贤他最初的作品如《风柜来的人》仍然有一定的商业元素,但到了《悲情城市》也选择了更具作者性的长镜头风格,借助电影节和国际市场获得广泛认可。

在课堂上,小树老师以《霸王别姬》为例,引导我们思考一部电影如何在商业与艺术之间找到独特的位置。这部影片不仅在国际上赢得了艺术认可,同时也创造了市场佳绩,成为华语电影史上的经典。

 

从故事层面来看,《霸王别姬》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戏曲演员人生故事,而是一个关于宿命、时代变迁与个体身份认同的深刻叙事。递进结构不仅讲述了程蝶衣和段小楼的命运纠葛,也承载了京剧文化的变迁。老师强调,电影的高潮不仅仅体现在情绪最激烈的场面,而是需要在铺垫中慢慢积累。比如,影片中的九个高潮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层层递进,互相呼应。这种草灰蛇线的叙事手法让整部影片充满回环感,许多情节看似前后独立,实则暗含伏笔。老师启发我们去思考:在如今讲求叙事效率、紧凑节奏的环境下,这种隐而不宣的艺术表达如何依然打动观众?

 

《霸王别姬》的成功正是因为它在艺术表达与市场接受度之间找到了微妙的平衡。它既是张国荣、张丰毅、巩俐等主演的市场卖点,同时又通过精妙的叙事、戏曲元素、历史隐喻构建了深刻的艺术价值。这部电影的案例,让我们重新思考如何让个人表达与市场接受度共存,以及制片人在其中的角色:如何既保证影片的市场价值,又不牺牲导演的个人风格?有些作品向商业靠拢,有些作品向艺术探索,而真正优秀的电影,往往在二者之间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小树老师的课堂不仅有扎实的理论讲解和电影赏析,还有非常有趣的实践环节。我们分小组共同构思故事,从最初的创意发想到完整的策划执行,亲身体验了影视制作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提出故事大纲,还要撰写项目策划书,明确影片的主题、风格和市场定位,并在剧本打磨时不断调整叙事策略。老师还引导我们关注成本控制,随后学习了一些工具比如总场景表、分场景表、进度计划表、每日拍摄通告。看似只是文档整理,实际执行时才发现,这些工具决定了项目能否顺利推进。如何安排拍摄顺序以优化成本?如何在有限时间内完成高质量拍摄?这些都需要在创作之外进行精准的规划。课堂上,老师让我们模拟排演、拆解拍摄计划,使我们理解到,制片管理不仅是执行层面的工作,也影响了电影的呈现效果。

 

这次课堂的实践不仅充满创造力,也极具现实考量。小树老师的教学方式让我们不仅关注“如何讲好一个故事”,更要思考“如何让故事真正落地”。从策划到执行,我们经历了制作流程,也更深刻地理解了影视创作如何在艺术表达与市场需求之间找到可能性。让我们看到了影视制片的核心:不仅是项目的管理和执行,更涉及到市场预判、资源整合,以及如何在复杂的行业环境中降低风险、提高作品的成功率。小树老师的讲授不仅清晰地梳理了制片的逻辑,还带来了许多行业实践中的真实案例,让我们更直观地理解影视产业的运作方式。

 

课堂上讲到的影视制片强调商业逻辑,但如果换个角度,市场本身也是塑造艺术表达的一部分,而不是单纯的对立面。比如,法国新浪潮的导演们——戈达尔、特吕弗、阿涅斯·瓦尔达等人,正是因为市场对大制作电影的疲劳,才促使他们的作品受到关注。而反过来,他们的电影语言(非线性叙事、打破第四面墙等)后来又影响了更广阔的商业电影市场,如昆汀·塔伦蒂诺等导演的作品。这说明,电影的边界是流动的,创作与市场之间的互动也是多层次的。中国市场近年来也出现新趋势,类型片融合现实主义,独立电影作为文化生态的一部分,尝试市场化路径。在未来,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能够同时满足个人表达与市场需求的作品,而制片人、导演在其中的选择,既受到市场影响,也是在不断塑造市场的未来。

 

法国新浪潮之母瓦尔达Agnès Varda

在流媒体时代,电影的生命力变得更短促,院线窗口期压缩,观众注意力碎片化,经典的形成不再仅依赖于时间的积累,而更可能取决于短期的舆论反馈。那么,什么样的电影才能留下?是那些精准匹配市场需求的作品,还是那些在市场变动中依然坚持独特表达的作品?或者,二者本身就并非对立?这些问题没有固定答案,但它们促使我们去思考,电影不仅是一个产业,更是意义的载体。而这种意义并非固定,而是流动的、变化的——它在商业逻辑与艺术表达的相互塑造中生成,在观众的接受与遗忘之间游移。电影的未来或许难以预测,但它的边界,也永远不会静止。

 

 

三大独特专业领域课程
  • 艺术市场

    EAC艺,形于大家;术,汇于治者

    more
  • 文化产业管理

    EAC跨界血脉,打造你的文化基因

    more
  • 奢侈品管理

    EAC成就奢侈品品牌造梦者

    more
招生咨询
eac.fr.cn@chinaeac.org
[ EAC东方 ]
校区

大中华区教学管理中心总部

地址 : 上海市普陀区长寿路652号 上海国际时尚教育中心

(地图 | 校区示意图)

电话 : 400 880 6291

邮箱 : eac.fr.cn@chinaeac.org

更多信息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1558号

沪ICP备16050830号-1

现在申请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