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C MBA课堂回享||2021级何可可:看的是报表,品的是人生——谢志华教授场景式教学下的《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作为MBA必修课,我心里多多少少犯了嘀咕。这不仅仅因为我是从未接触过财务知识的小白,更多的是我作为公司业务核心人员,在与财务沟通中因出发点和思维模式不同时有争执,以致于我对财务逻辑难免存在偏见。
或许正因为如此,更需要我去直面问题,早日解惑。庆幸的是,在2022年开年,便迎来了EAC谢志华教授的这门核心课程《财务管理》。
2月12日一早,带着一杯提神醒脑的热咖啡,我走进了EAC课堂。老远就听到谢教授洪亮而坚定的声音,虽然他已年过半百,但其风趣的谈吐和满眼放光的状态,俨然一精神小伙儿,让我对“财务课堂枯燥无味”的担忧瞬间消除了一大半。
而事实上,确实是我多虑了。课堂一开始,谢教授简单介绍之后,随即提出了他开创性的教学方式——场景式教学,即将《财务管理》中的核心知识点融入到工作生活的应用场景中去讲解。在谢教授场景式教学的氛围下,满满两天的课程,让我这个财务小白似乎打通了任督二脉,不但理解了财务报表的底层逻辑,也让我从中感悟到报表背后的人生哲学。
现象未必是本质,保持批判的态度,才更为接近真相
人们常说的”眼见为实“,但眼睛看到的就一定是真的么?
如同报表呈现出来的数据结果,反映的就一定是经营的真实情况么?
谢教授以”不破不立“的学者态度,向我们一一剖析会计报表中存在的7大缺陷,即:
① 会计报表,只披露过去,不披露未来;
② 会计报表,只反映数量,未反映质量;
③ 会计报表,只披露结果,未披露原因;
④ 会计报表,只反映部分,未反映全面;
⑤ 会计报表,只反映整体,未反映细节;
⑥ 会计报表,只反映内部信息,未反映外部信息;
⑦ 会计报表,只提供价值信息,无业务信息
通过认识报表的缺陷,以企业管理及经营需求的角度来看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与局限,从而对已有会计报表进行不断升级优化。
幸福是一种欲望的满足程度
谢教授以”什么是幸福“开场,引出”为什么需要会计报表“。他抛出一个问题:负债较多的企业就不好么?利润高的企业就是好企业么?!在停顿片刻之后,谢教授侃侃而谈:
一个企业如果有银行愿意借钱给它,证明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具备偿还能力,这不是好企业么?
反之,一个企业利润很高,但利润高的业务并不是企业主营业务,只是当年投资的某个资产变现产出的,这样的高利润企业是好企业么?
所以,真正好企业的标准是什么?
① 资产的持续变现能力;
② 主营业务利润水平高且收到现金;
③ 利润和现金在未来具有稳定性;
判断以上三点,则需要三大会计报表: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而这一切其实归根结底是为了满足企业所有者(投资人、股东)的需要。
价值共生之利他主义,即会散财的人才能够聚财
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是财务管理的目标,而企业要能产生价值,绝对少不了四个要素,也就是四个主体提供的四种要素,即:股东,政府,经营者,员工所分别代表的资本、环境、决策、执行这四个要素,缺一不可。
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是财务管理的目标,而企业要能产生价值,绝对少不了四个要素,也就是四个主体提供的四种要素,即:股东,政府,经营者,员工所分别代表的资本、环境、决策、执行这四个要素,缺一不可。
财务管理工作要实现更大的价值,就不能单一强调某一个主体的价值最大化,而是要强调企业提供四种生产要素的四个主体的价值的共享化,再到关注外部利益相关者的价值,也就是越来越考虑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企业与企业之间利益关系及人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的问题,并让这一问题更加回归到人性层面。
价值共生其实就是一种均衡,要求企业财务管理者从更高视角重新认识公司治理,并做到有效地平衡。
通过这两天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在家重新翻开笔记梳理知识点的过程中,不免回想起谢教授一再强调的财务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业财不融合。虽然优化财务报表,有利于业财融合,但这既不是单一靠财务管理者能够完成的,也不能单靠业务人员完成,这是两者齐心协作共同努力的目标。也是因为学习了《财务管理》这门课程,让我重新思考自己在工作中如何与财务更好的沟通和融合,这应该会成为我接下来的一个目标吧!
非常感谢EAC的MBA课堂,感谢谢志华教授生动有趣的教学,感谢一起上课一起讨论一起做作业的EAC同学们,每次上课都是一段开心而又充实的周末,带着这份快乐和收获,满血复活的投入到一周的工作中,下一周期待重逢!
EAC MBA 2021 何可可
北京壹同传奇影视文化有限公司 版权中心IP运营总监
电影《唐人街探案3》、《误杀2》等影视IP商业化运营操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