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C MBA 学员思享 || 一场季春的文艺管理风暴
2019年4月6日的上海,正值季春好时节,暖阳明媚,百卉含英。优雅又干练的Marie老师,娇小身躯蕴藏着惊人的能量,作为一个投身艺术和文化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其丰富的行业经验,在东西方国家工作生活经历所凝炼出对跨文化项目管理的独到理解,无法不让人对课程充满期待。一个成功的文化与艺术项目,观者欣赏的是其呈现出的美仑美奂,业内人士关注的是项目带来的佳绩,而我们需要去解构和学习的,是项目背后运营管理者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
Marie 老师
第一天的课程精准梳理项目管理理论体系的脉络,项目中不能错过的关键点,项目管理者要有清晰愿景和目标,以高度的责任心做好内外部协调,也可谓之匠心。艺术文化项目生产以精神内容要素为核心的文艺产品,必须具有创新度,同时伴随更高风险,意味着对管理者有更高要求,要有跨界与跨文化视野。内核是管理者的大局观,不忘初心。所谓初心,我想是对文化和艺术源自内心的尊重与热爱。
认真聆听的同学们
对于初涉该领域的从业者,我以为特别需要关注的,是对项目风险的预测评估与把控。在文化与艺术项目开展前,一般习惯性思维是从过去的同类项目经验中去寻找依靠,可事实往往在于,文化艺术项目是在某阶段为特定目标创建,并非简单的复制,总会有意外情况发生。一个项目中,需要项目干系人都有风险和困难意识为前提,才会有解决方案与合理的措施去尽量规避。
随着各国文化交往频繁,项目合作随之增多,在跨国跨文化项目管理中,文化差异存在有时会导致误解和冲突,使项目变得复杂,使决策制度,实施和统一行动变得困难。同学们所分享的两个典型案例:花粉和蓝龙虾,欧洲艺术家来中国展演坚持要用其所在国花粉,法国米其林大厨非专人钓起的蓝龙虾不烹,后因资源或海关检疫导致项目失败,说明了作为管理者,真正了解项目主体另一方需求和动因的重要性。在此类项目中,管理者须入邦问法,分析双方文化差异,提高跨文化意识能力,通过有效沟通找到解决办法,实现整合和共识。
第二天激烈的实战演练,与第一天的精彩教学相映成趣,两天课程的冲击力,俨然一场文化和艺术项目风暴掠过。临时宣布的短短四分钟阵述规则,令各组不得不紧急调整战术,意外反而令小组团队更紧张有序备战。六个小组分成项目融资,内容,宣传环节为陈述点,人造钻石,草地音乐节,垃圾回收发电,中英歌剧项目,中国画走向世界,六个主题迥然不同又各具代表性,实战果然是对课程系统知识的检验与再提炼,各组阐述与对问答精彩纷呈,高潮迭起。
小组讨论中
Marie老师感慨于在欧洲几个国家的课程上,未曾遇到像EAC同学们对于实战的巨大热情与不惧。反之,Marie老师的专业与敏锐令人感佩,她即时的犀利点评与建言,殷切尖锐,课后亦绕梁,激发出新的思考。
同学们Pitch中
最后圆桌分享经验
诚如Marie所言,艺术与文化项目管理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但不精确的科学也是科学,作为科学的事物,是可度量可控制的,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说过:“凡是可以度量的事物,才有改进的可能”。可度量改进才可管理,此为核心内涵。同时项目管理也是一门艺术,本身具有艺术魅力与实践美学,其过程也像一部有价值的作品。
全球化加速,使得文化和艺术事业生态枝繁叶茂,更多资本投入到文化和艺术行业,更多人投身相关项目的运营管理,所以我们看到,EAC学子们从各行各业汇聚在此,回炉再造,在学习中感悟文化与艺术的魅力。
欢乐的EAC学员们
作者:蓝
— 法国艺术文化管理学院2018级
— 亚舟商贸
— 自由撰稿人